參照左鵬飛(2020)的做法,本團隊對來自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互聯網發展、城鎮化與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文中的基準回歸部分進行復刻。
對互聯網發展、城鎮化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并揭示城鎮化在互聯網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研究方法:基于2011-2020年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利用系統GMM模型分析互聯網發展以及互聯網與城鎮化融合發展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動態效應與區域差異。
數據名稱:數字技術如何賦能產業結構升級-異質性分析與機制檢驗
數據年份:2011-2020年
數據樣本:340條
數據來源:參考趙濤(2020)計算城市數字經濟指數,詳見前文。參考鈔小靜(2011)和干春暉(2011)計算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指數,詳見前文
數據整理:馬克數據網,內含原始數據、處理代碼和回歸結果
二、數據指標產業結構高級化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第二產業增加值,詳見前文 |
產業結構合理化 | 詳見前文 |
數字經濟水平 | 參考趙濤(2020)計算城市數字經濟指數,詳見前文 |
經濟發展水平 | 人均GDP的對數 |
人力資本水平 | 通過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地區人力資本水平 |
市場化水平 | 樊綱市場化指數 |
科技創新水平 | 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 |
開放水平 | 按當年的美元與人民幣中間價折算的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 |
固定資產投資水平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GDP比重 |
參考文獻:
左鵬飛,姜奇平,陳靜.互聯網發展、城鎮化與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07):71-91.
理論依據:
互聯網是一種新興的產業結構驅動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需要與傳統動力相結合。
城鎮化為互聯網發展提供了硬件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支撐,互聯網為城鎮化提供新的投資拉動和發展活力。
二者融合,是新興產業結構驅動力與傳統產業結構驅動力的融合,將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四、數據概覽基本數據
處理代碼
描述性統計
基準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