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黎新伍(2022)的做法,本團隊對來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數字經濟、制造業集聚與碳生產率》一文中的基準回歸部分進行復刻。
在新發展格局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過分析數字經濟、制造業集聚與碳生產率之間的作用關系及傳導機制,結合2011-2019年省級層面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經濟對碳生產率的影響。
一、數據介紹數據名稱:數字經濟、制造業集聚與碳生產率
數據年份:2011-2019年
數據樣本:281條
數據來源:參考趙濤(2020)計算城市數字經濟指數,詳見前文。碳排放數據來自CEADs,碳生產率數據詳見前文,控制變量來自馬克數據網的中國省級數據庫3.2,詳見前文
數據整理:馬克數據網,內含原始數據、處理代碼和回歸結果
二、數據指標碳生產率 | GDP / 碳排放總量,其中碳排放數據來自CEADs,碳生產率數據參考前文 |
數字經濟水平 | 參考趙濤(2020)計算城市數字經濟指數,詳見前文 |
人均收入水平 | 人均GDP |
城鎮化水平 | 城鎮人口 / 總人口 |
產業結構 | 工業增加值 / GDP |
對外開放度 | 進出口總額 / GDP |
市場化進程 | 非國有城鎮職工人數 / 城鎮職工人數 |
參考文獻:
黎新伍,黎寧,謝云飛.數字經濟、制造業集聚與碳生產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2(06):131-145.
理論依據:
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通過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和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碳生產率。
四、數據概覽基本數據
處理代碼
描述性統計
基準回歸